分类
返回首页 » 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第一波播放地址

超高清播放资源

第一波剧情简介

第一波「英语HD」是由马修·海涅曼导演、Nathalie Douge主演的美国纪录片 电影。该影片上映于2021年剧情如下:

A documentary following nurses, doctors, and administrators as they respond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 千阳 全6集7.0分
    千阳

    Alix Lane,Jay Villwock,萨曼莎·科尔米耶,Lee Wakefield

  • 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 HD8.0分
    今夜,就算这份爱恋从世界上消失

    道枝骏佑,福本莉子,古川琴音,松本穗香,萩原圣人,野波麻帆,水野美纪,野间口彻,前田航基,西垣匠

  • 罪爱你 HD7.5分
    罪爱你

    阿尔芭·罗尔瓦赫尔,文森兹·凯弗,Matthias Brandt,Oliver Nägele

  • 坚强 HD6.7分
    坚强

    杰克·吉伦哈尔,塔提阿娜·玛斯拉尼,米兰达·理查森,小理查德·莱恩,内森·里奇曼,莱尼·克拉克,帕蒂·奥尼尔,克兰西·布朗,凯特·菲茨杰拉德,丹尼·麦卡锡,弗兰西斯·肖,卡洛斯·山斯,米歇尔·福尔齐亚蒂,肖恩·麦吉尔克,凯伦·斯卡利亚

  • 月行者 正片8.0分
    月行者

    鲁伯特·格林特,朗·普尔曼,罗伯特·席安,斯蒂芬·坎贝尔·莫尔,凯瑞·莎勒,丹·普尔,凯文·毕晓普,詹姆斯·科兹莫

第一波相关评论

刷新验证码
  • Dr_LJ
    @Dr_LJ 0 有用

    医护值得所有人尊敬!

  • 某条街
    @某条街 0 有用

    比例尺非常适当。医院里重症患者的康复与死亡。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科莫的讲话与弗洛伊德事件一闪而过。没有太多社会众生,没有新冠就此结束的轻松。这不是一部新冠纪录片,而只是新冠+第一波疫情+纽约+重症患者的十分有限的一些记录。从这个角度讲,这部片子就已经足够出色,有一些差评也并不适当。即使是亲身经历了疫情的绝大多数人,也能透过这部片子,了解到ICU里不为人知的故事。选取非裔和亚裔也并不不妥,少数族裔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确实更高。医护人员的装备不足,治疗建议与防疫措施的变更,呼吸机和其他医疗资源的短缺,更贫穷更富有更孤单群体的重症病人该如何自处,费用问题如何解决,是几个纪录片没有覆盖,而我想知道的问题。

  • 山猪
    @山猪 0 有用

    太难受了……不管是看着医护工作人员那样煎熬,看到病人尽管已经被尽最大尊重地对待,病倒了依然像块死掉的"肉"那样,双目无神,说不出话就难受……唉

  • petitejupiter
    @petitejupiter 0 有用

    医生真的太难了,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全副武装PPE...who wants to be a hero if they feel so burnt-out...

  • @hua-dd
    @@hua-dd 0 有用

    和国产《76天》主题类似,记录新冠元年3月到6月的大洋彼岸的水深火热。虽然现在和美国极端敌对,但是作为命运共同体,面对着一位位真实生命的渐远,和一位位大叔的回归而欢呼,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 昨天普陀发生1例本土感染者,今天人数增加至了8人。 #波波妞粑粑的纪录片放映室 #豆瓣电影 The.First.Wave.2021.1080p.WEB.h264-KOGi

  • AilsonAir
    @AilsonAir 0 有用

    整体角度来讲,复杂社会问题交织,这就是美国社会的现实,新冠疫情的爆发只会让原本就艰难运行的系统更加难堪重负。个体角度来讲,活下去,努力活下去,不仅为了我们爱的人,也为了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奋不顾身为我们而战斗的人。很多东西虽然能够想象,但能用镜头完整记录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

  • L君
    @L君 2 有用

    抗疫纪录片。可以看到美国也有人在为疫情解决而努力,不过种族主义还是贯穿了全片(黑人占了很大篇幅)。另外和国内同题材纪录片相比,直接拍逝者死去后的场景可能会带来一些伦理问题。

  • Jonathan
    @Jonathan 0 有用

    85/100

  • AndieAvatar
    @AndieAvatar 0 有用

    生之向往

  • 王好吃
    @王好吃 0 有用

    家庭和社群的精神力量;把BLM和COVID的交织性通过医生游行来体现还是蛮有意思;很多非常宝贵的瞬间,看得出来拍摄团队很用心地一直在跟,没有落下任何重要的瞬间

  • 布小梵
    @布小梵 0 有用

    以个体家庭为重点,描述2020年上半年新冠在美国肆虐的场景,插入美国佛洛依德之死,似乎刻意围绕种族展开,但也无可厚非,未知疾病前面,护士医生都是普通人的盾,挡在死神面前,尽自己的善和力。

  • clumsy_Marc
    @clumsy_Marc 0 有用

    聚焦个体,每条生命。

  • D
    @D 0 有用

    街道上暴力执法的警察和病床上泪眼婆娑的警察回头还得一起后院趴体呢 “we don't even have a fucking phone charger” 个体叙事每一个活下去的理由都是家庭...

  • 废话输出机器
    @废话输出机器 1 有用

    在“i can’t breath ”找到了某种互文的意义

  • 二甲拍客小杨
    @二甲拍客小杨 0 有用

    I can't breath,当新冠疫情的叙事与美国弗洛伊德之死结合叙事时,让疫情之下的种族问题更加强化,黑人police可以举整体之力救活并为之鼓舞喝彩时,普通黑人群众就只能遭受police谋杀,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但在此制度下,只有权力之上的权力才是真正的人权。聚焦疫情段落很温和柔情,从第一线出发直击美国封城的病房之中,每个人都很惧怕又很团结。

  • hanstveit
    @hanstveit 0 有用

    两例出院都是年轻人,社会面临动荡的时候,永远是老人和穷人遭受第一波打击

  • 谧
    @谧 0 有用

    人间惨剧,却只在个别影院短暂上映(11.19-11.23)。

  • 過客
    @過客 0 有用

    沒有天崩地裂,有的只是細碎的沉重日常。

  • 门房大爷
    @门房大爷 0 有用

    无论怎样,应该让人的尊严回归。

  • 2046小马
    @2046小马 0 有用

    23/4/26:电影制作人马修海涅曼决定进入飓风眼,并开始记录该中心犹太医生重症监护室的第一波大流行。这就是第一波诞生的方式,这是第一部关于 covid-19 大流行的纪录片。这不是一部由虚构演员出演的好莱坞电影,而是一部真实的国家地理纪录片,讲述了大流行前四个月在纽约所经历的一切。一部非常艰苦的纪录片,反映了卫生人员的工作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沮丧和疲惫。面对死亡,它毁灭性的踪迹,绝望。第一次浪潮证明了人类精神的力量,因为它意识到了这一流行病的情感和社会影响。

  • seamouse
    @seamouse 1 有用

    去年大名单一部《76》天,今年又来一个《第一波》,纽约与武汉互为镜像,没有抄作业的可能,只是同呼吸的命运。当然,虽然细致入微,但这一悲痛的新闻第二落点题材,在疫情永无停歇的时代,只能过时吧。或许再过20年,第200波过去后,再综合中美剪一个新的,会是杰作吧。

  • uncannyblue
    @uncannyblue 0 有用

    疫情来袭,无论何处都是一样慌乱无助,医护人员的付出令人钦佩,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感动的是献给医护人员的掌声,以及病人回家时巨大的欢迎仪式。

  • Azeril
    @Azeril 0 有用

    前期也是用心努力的 只是当时估计也没人想到 疫情会持续那么久. 另一方面 初期的勇气和牺牲 让人感怀 或还有时间感怀 到后来呢 长期冲击之后的现在呢 群体免疫阶段 死伤量陡升后 对个体的关怀已经无力了吧 这也是医者的无奈

  • 荆棘
    @荆棘 1 有用

    事实是,现实就是这样,没有那么多温情的,励志的,令人想歌颂的积极,只有眼泪,只有无助,绝望,疲惫,当然幸而我们还有坚持。虽然种族问题让人有点不适,but again,这就是事实。最后十分意难平的是Cuomo。无论如何,我们曾经真的感激,尊敬甚至仰望过他的。

  • 木子记录
    @木子记录 0 有用

    第一波的新冠疫情在美国应该是紧张压抑的氛围,但是在这部纪录片的叙述里只有平静与温情。导演的视角选择另外特意融入种族歧视段落故事,带有强烈的评判色彩。对于政府部分的叙述略微单薄。

  • 24格真理
    @24格真理 1 有用

    在医疗技术如此发达的美国,同样是医护人员们深处一线抗疫,身心经受严重的考验,每分每秒抢救每一个病人,在死亡面前没有退缩和放弃,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给与希望和未来,医疗体系没有崩溃,却因为弗洛伊德的死击垮了医护人员的内心,种族歧视就像新冠一样让这个社会无法自主呼吸,当社会矛盾无法抑制彻底爆发,抗议,骚乱,暴动,游行,镇压之后也会迎来崭新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看来现如今北美文娱各行各界zzzq的现象,看似故意妥协无奈之举,实则已经成为了衣食住行般的常态,这也是他们共同努力争取来的!

  • Valuska
    @Valuska 0 有用

    6.5/10

返回顶部